6. 第四章 《倚天》之跟张三丰学太极剑法(2)
顶点中文网【ddzww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[综]我总是拿错世界剧本》最新章节。
何足道恼羞成怒,冷笑两声,抽出冷剑,对觉远师父说的“不会武功”充耳不闻,径自一剑劈来。
觉远:我真不会武功,你别过来啊啊啊啊!
何足道本想将这和尚劈下,来解自己方才下马威失败之辱。万万没想到这和尚竟能凭借高超的内力,将他的招数全拦下来。虽然姿势滑稽怪异,但威力不减,牢牢将他的剑夹在铁桶间,他无法抽出剑柄,干脆腾出双手来直冲觉远脸上打去。
恰在此时,张君宝带着天亦悦和郭襄赶到。张君宝见师父有难,情急之中,竟使出了杨过当年所传的“四通八达”,一掌拍在何足道肩头。觉远此时内力也已运足,传至水桶中,腾起两柱水来,化去何足道扑面而来的掌法。
觉远专场登时变为君宝专场。郭襄在觉远身边负责现场解说,亦悦却担心君宝偷学招数的事情被人发现,她在心里祈祷着这些和尚把这条寺规忘了。本来她的期望能成功,奈何何足道对战张君宝下了狠手,逼得张君宝把这几日从“铁达摩”中学来的拳法都使了出来,这才和何足道打了个平手,守住了少林寺的名声。
最后何足道心服口服地走了,少林寺的一个和尚却逼问起张君宝功夫的由来。张君宝这时候也变成了老实人,硬说没人教他功法,是他自己学会的。这下捅了马蜂窝,这个问话的和尚说他犯了寺规,全少林寺的人都来对付他们师徒三人。少林僧众一拥而上,觉远救徒弟心切,把桶中的水一扬,一桶装张君宝,一桶装郭襄和天亦悦,把一对铁桶舞得密不透风,将扑来的少林僧众打的如横躺的萝卜,一个叠一个的,捂着屁股直“哎呦”。
觉远带着三人狂奔下山,直到僧众的声音彻底听不到了,跑到一片深林之中,三人才从铁桶里爬出来,又合力帮觉远身上的铁桶卸下,觉远喘着气,坐到一块大石上打坐。天亦悦的脸色还有些白,可她更担心觉远大师的身体情况,瞧着觉远大师面如金纸的模样,她嘴唇都哆嗦了:“觉远……师父,您还好吗?”
觉远的眼皮动了动,缓缓睁开眼睛:“悦儿,你竟喊贫僧师父了啊,贫僧没有听错吧?”
天亦悦的泪水“唰”地一下落了下来。虽然觉远和尚迂腐不化,但他是和五戒师傅一样全心全意对她的长辈,她虽从未说过,可心里已把他当成了和家人一样的存在。不过看师父这样子,显然是活不了多久了。她擦擦泪,喊来张君宝,两人同郭襄在林子里找了些野果,又舀了些泉水回来。他们吃生果子,天亦悦用张君宝以前给她的冰糖(她全攒了下来)就泉水和甜果子单独给师父煮了一锅野果羹,觉远吃得脸上都是笑容,天亦悦则觉得眼眶发酸。
其他人都睡了,天亦悦守在觉远师父身边,望着天边的月亮怔怔出神。就在这时,她听见师父又开始念起《楞伽经》来。不是寻常的《楞伽经》,正是多年前晚上他传给她和君宝师兄的那个带内功的版本。天亦悦意识到了什么,眼泪无声流下,她把包袱里匆匆带出来的百衲衣披在师父身上,默默守在他身边。
她不是觉远师父引以为傲的弟子,甚至从头到尾只喊过他一声“师父”,对方却全心全意教导她,传她内功,为她讲经,替她疗伤,还让君宝师兄开导她的心结,她却自始至终都在给他添麻烦,没让他宽心过哪怕一刻。
想到这里,天亦悦闭上了眼睛,被懊悔的感觉席卷全身。她再睁眼时,经文已接近尾声。念完最后一个字,觉远和尚眼睛睁开一道缝,无声对她道:“悦儿,心无挂碍,无有恐怖,便可远离颠倒梦想,究竟涅槃。”
说完,眼睛便闭上了,再也没有睁开。
天亦悦看着师父,表情似悲似喜,眼泪终是不流了。当君宝师兄醒来,发觉师父已经圆寂悲痛大哭时,她早已整理好情绪,从林中拾来枯木,准备给师父火化法身。
“亦悦,你这是——”
“让师父安心离开。”
亦悦声音清脆,带着小孩子特有的甜美。张君宝一怔,缓缓点头,和亦悦一起铺好柴火,将师父的法身安置好——连着她那件百衲衣,点燃枯木。在烟雾缥缈中,亦悦双手合十,念起《地藏经》:“如是我闻,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,尔时十方无量世界,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……”
亦悦念得十分快,饶是郭襄耳力过人,也没能听清其中一二来。《地藏经》篇幅很长,亦悦足足念了近半个时辰才念完,郭襄以为她会离开,没想到她仍站在那里,从头开始再念,嘴唇裂了都不停止。郭襄悄悄问君宝:“哎,你师弟他怎么还念啊?”
“这是超度的《地藏经》,看她这样虔诚,若不念完一百零八遍,是不会离开的。”
张君宝缓缓道,“我去给她打水润润嗓子。”
“哎,君宝。”
郭襄叫住他,“你师弟念完经,你们又要到哪里去呢?”
张君宝低头,默默不言。
郭襄一向是帮人帮到底的,她见张君宝不说话,干脆从腕上褪下一个镯子,想了想,又从腰上解下一块佩,分别塞进二人手中:“你们拿这两件信物到襄阳去见我爹妈,他们看到这些,必定会善待你们。只要在我爹妈跟前,少林寺的僧众再狠,也不能来难为你们。”
张君宝抽了下鼻子,收下了。天亦悦见师兄收下,自己也收了。
郭襄想了想,又叮嘱:“等你一见到我爹娘,一定记得先跟他们说我很好,让他们不必时时牵挂,他们听知道我一切平安,你再说你的来意。我爹郭靖十分欣赏少年侠客,他一看见君宝你呀,指不定就收你做他的弟子了,到时,你师弟也能受到照拂。我弟弟郭破虏人不错,老实憨厚,有什么说什么,跟你挺像,你们俩一定很有共同语言。不过我那个大姐……脾气古怪了些。你跟她说得好还好,说得不好,她就跟人翻脸,骂人很难听。不过家里其他人都是不错的,我娘也很温柔,会的东西也很多,你哄哄她,能学到不少招数。不管怎么说,张君宝,你和你师弟要是去了,就多顺着我大姐一些吧。现在我不回家,没法跟父母说,只好委屈你们了。”
她说完,便转身离去了。张君宝盯着她的背影,半晌未能言语,耳边只有师弟,不,现在是师妹的悠悠的念经声响彻天地。
两日后,张君宝将师妹放在铁桶里,挑着担子往襄阳去。走到湖北境内时,他们眼前忽然出现一座大山,巍峨壮丽,气势雄浑,树木繁盛,不亚于当初他们登上的华山。张君宝找人一打听,才知此处名为武当山。师兄妹二人正想找个地方歇息,忽然听得一对走来的村中夫妇的说话声。别的张君宝没听清,只听见了两句那妇人骂丈夫的话:“
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,却要依傍别人,当真枉为生于世间!”
“除死无大事,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?”
他们离开了,这番话却久久回荡在张君宝和天亦悦的心中。“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,却要依傍别人,当真枉为生于世间!”
“除死无大事,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?”
宛如道道惊雷,劈在刚失去师父的惶惶不可终日的两师兄妹头上。
天亦悦回首看向师兄,轻轻摇了摇头,尚带病容的脸上一片坚定。觉远师父已圆寂,她也不愿去素不相识的人家生活,客人不客人,徒弟不徒弟的。遭人非议,受人白眼,连脊梁骨都是软的。若是师兄非要去,她只好与师兄道别了。
张君宝看了看抓紧铁桶壁,嘴唇紧抿的师妹,心想:“郭姑娘说她大姐脾气不好,要我和亦悦师妹顺着她些。我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,怎么非要对别人低三下四?师妹不愿受这种屈辱,不愿寄人篱下,我难道还不如师妹一个小姑娘么?这对村中夫妇都知道要发奋图强,为什么我偏不可以,要去依傍别人?我张君宝何必受制于人,看人脸色过活?我带着师妹就在这武当山中修行,就不信悟不出条道来!”
甫一思虑坚定,张君宝便挑了担子直上武当山上去。他于山上找到两处相邻石窟,供他与师妹打坐修行,顺带参悟九阳真经。他们渴饮山泉水,饥食林中果,心无外物,孜孜不倦。
因着天亦悦为了二人的生存安全,反复背诵全篇九阳真经,张君宝也将这篇经文熟记于心。不过十余年,便领悟了□□成,内力大进。他又返回来讲解经中要道给仍旧停留在四岁的师妹听,助师妹修行更上一层楼,期间又教了师妹不少招式。两人后来又出石窟,机缘巧合下读了许多道藏典籍,获益匪浅,在练气术和自然法则上心得更深。
忽有一日,张君宝为了寻回在山中游玩的师妹而不得不在山峦间穿梭,就在他偶然仰看云天,俯瞰草木之时,若有所悟,待寻回师妹,他回到石窟中,苦思七日七夜,豁然贯通,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至理,不禁朗声大笑。
这一番大笑,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、继往开来的大宗师。他以自悟的拳理、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和九阳真经中所载的内功相发明,创出了辉映后世、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。后来他北游宝鸣,见到三峰挺秀,卓立云海,‘于武学又有所悟,乃自号三丰,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。1
就在张三丰开宗立派同年,天亦悦完全领悟九阳真经,道名守,道号守子,正式皈依道教。她没有跟随师兄一起建立门派,而是独自一个人留在石窟中修行,这一修行,又是近一甲子岁月。待她能真正将师兄教她的招式全部融会贯通时,她终于决定要离开石窟,去会一会已是武当派掌门的师兄。
时间对天亦悦来说没有意义,她的心智和身体仍停留在初来乍到之时,若不如此,她学的九阳真经也不会靠师兄反复讲解多年她才堪堪领悟。不过,结果是好的。凭借这一门心法,她内功已是超一流高手,论武功也勉强称得上三流,能够有自保之力,也不会给师兄丢人。
天亦悦未曾想到,她甫一来到武当派,便目睹了一众武林高手逼死一位少年母亲的全过程。
“君宝师兄,多年未见,你怎也变得和那些蝇营狗苟之辈一样?”
天亦悦用内力催发出这句话,脚上一运轻功,来到少年面前,对他小声道:“你莫怕,这里有我替你做主。”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天才一秒记住【顶点中文网】地址:ddzww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