顶点中文网【ddzww.com】第一时间更新《带着铁路到大明》最新章节。
“黄员外讲的这些,俺倒也听几个游商讲过,可村里教书先生说天下间没有那般好事,多半是忽悠人的,难道竟是真的?”
老农先是对朱元璋的话表示了怀疑。
这让朱元璋既意外,又觉得在情理之中。
很显然,老农口中的“教书先生”多半出自孔府,不仅对佃农们进行了不合理的“思想教育”,甚至还故意隔绝了一些外界信息。
事实上,大明如今因为铁路、官道修建得越来越多,虽然电报机尚未供给民间使用,可信息的传递已经因为商贸、报刊的兴盛而比以往快速很多。
这老农居然不知道方才朱元璋所说的那些,本就是件很奇怪的事。
至于说曲阜县衙作为地方官府,似乎没有在宣传、教育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,这个朱元璋很快就想明白了。
大明此时对曲阜知县的任命沿袭了元朝时的习惯,是以孔家支脉之人担任曲阜知县。再加上孔府宗族庞大,作为宗主的孔家嫡脉对孔氏宗族之人拥有执行宗法的权利。
孔氏在山东实际上等同于一个拥有半自治权的“土司”!
以前朱元璋不是不知道这些,而是觉得孔子后人不论是本性如何,只要不是太蠢,为了维持孔子后人的名声,总不至于为了那点钱苛待百姓。
在朱元璋看来,孔氏嫡脉就算奢糜享受,只要不提过分,其拥有的财产也绝对够了,没必要通过压榨佃户去赚些租子。
以田产来论,他在洪武初年便赐给孔府祭田两千大顷(明代一大顷等于三市顷,等于一百亩,也即是一公顷),后来因孔府掌管曲阜学校教育,又赐予了一些学田。
祭田所得虽需要供祭祀孔子之开销,但却不需要缴纳田赋。
学田亦是如此。
更不用说,自汉朝始,历代王朝便一直在赏赐孔府田地,而在唐玄宗赏赐孔府一千大顷田地后,更是带起了历代皇帝赏赐孔府的习惯。
除田地外,还有粮食、布匹等赏赐。
比如他在位时,每年便要按惯例赏赐孔府五百匹丝绸——注意,是价格颇贵的丝绸而非廉价的绢布。
朱元璋虽未让锦衣卫做过具体调查,却也能想象得到,拥有这么多财产的孔府多么富裕。
这么富裕的孔府,靠着孔子名声获取这些财产的孔府,理应格外珍惜名声才对。
可看这孔府佃户的生活状况,显然并非如此。
念及此处,朱元璋没心思再跟着老农多聊了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