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了刘宽的话,朱标、朱雄英一时都思考起来。
朱雄英甚至忍不住想起了他在大本堂的学习生活——大本堂虽是朱元璋专为皇子皇孙办的,却也算是一所小学堂。
那里就没有霸陵现象吗?
他此时回忆起学堂中的人和事,发现也有那么一点点。
比如说,性格强势或比较聪明的孩子,总是能指使其他孩子做事,乃至令其他孩子成为跟班。
而在大本堂中,最容易被其他人欺压的,往往是那种母妃没有存在感、本人既不聪明又很老实的孩子。
大本堂才那么点人犹有这类欺压现象,那些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学校中,会发生霸陵事件也就不奇怪了。
仔细思之,他发现对此类问题确实没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。
朱标虽没上过学,却也大抵能考虑到这些,回过神来便道:“看来只能像对待吏治一般,让各地管教育的衙司定期进行宣传教育,清查各学校是否有霸陵及乱收费的现象了。”
刘宽点头,“这确实算是一种能够有效遏制霸陵、乱收费等学校教育问题的手段。”
聊完这件事,朱标并未让刘宽离开,而是又说起了另一件事。
“等到了五月,朝廷就将派出数个‘三司’审判小组前往日岛四省,追究那些日国贵族、武士所犯的罪了。”
“朝廷计划用一到两年的时间,将原日国的贵族、武士阶层给瓦解掉,然后再用数年时间迁徙普通民众。”
“如此就能尽量避免贵族、武士蛊惑日岛黎庶发生大规模叛乱之事了。”
此时距离大明拿下日岛四省已过去半年有余。
虽然仅半年的时间大明还远远无法掌控日岛四省的广大黎庶,却足以建立起基本的行政体系,如省衙、府衙、县衙,乃至更基层的乡镇、社、村。
有了基本的行政体系,再加上目前仍驻留在日岛的一二十万军队,至少可以保证大明朝廷的旨意能够传达至日岛各城池,乃至乡野之间。
同时,大明过去半年的施政应该也对日岛黎庶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。
根据刘宽所讲,过去十几年中,不论是与大明交好的日国南朝,由大明扶持起来的大和国,又或是一直坚决抵抗大明的日国北朝,因为战乱及大明的经济压制,民生都极为困苦。
偏偏日三国的贵族阶层因大明倾销的各种奢侈品,要比以往更加的穷奢极欲,于是便更狠地压迫日国农民。
于是,在过去十几年中,日三国都产生了大量的无地农民。便是那些给贵族、武士种田的佃户,也因为比例夸张的田租、税赋,而被逼迫得卖儿鬻女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